欢迎来到姿色小说

姿色小说 > 历史军事 > 春秋大领主 > 第418章: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!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418章: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!(1/3)

晋人看上去真的太骄傲了!
来了就来了,跟谁都不打一声招呼,展开队形的同时,摆出“你们全部上,俺接着”的架势,一点没将秦国、义渠和白翟的任何一家看在眼里放在心上。
秦人这边无话可说。
他们又能讲点什么?
秦国不管是宣而战之,又或不宣而战的偷袭,少有能从晋国身上占到便宜的时候。
个人对个人还能逞点口舌之利,诡辩技巧功力深厚,也许还能蒙混过关,乃至于将对手怼到哑口无言。
国家对国家则会出现另一种情况,就是“多言以逞口舌之利”。
啥意思呢?
就是,凭实力占话语权的现实条件下,打不过就是打不过,越是说得天花乱坠,侃到对方恼羞成怒,口越花挨的毒打就越狠越重。
当前的秦国极少有能言善辩之人,他们玩的是干最没规矩的事,再挨最狠的打,干了什么,挨打也认。
义渠人则是有无数的mmp要讲。
义渠跟晋国之前相隔一个白翟,双方连接触都没有,哪来的什么恩怨纠葛或深仇大恨啊?
源于根本不知道晋人为什么要打自己,他们产生了两个觉得比较靠谱的猜测。
晋人可能是追击白翟才跑到这边?
又或者,是秦人喊来了晋人,要将义渠和白翟一块吞掉。
不得不说,义渠人那么联想很有道理,并且有着合情合理的基础,唯一忘记的是自己曾经对阴氏做了一些什么事情。
只是话又说回来,对阴氏做了那些事情的是义渠单一的一个部落,并不是全体义渠人。
实际上,义渠并不是一个整体,就像各诸侯国虽然统称为诸夏,却有那么多的列国一样。
诸夏至少还有一个周天子能够作为招牌,义渠则是散装部落,没有一个人物能够代表全部的义渠人。
现在的情况是,阴氏对少部分的义渠人有仇恨,将全部的义渠人都列上了清算名单。
这样在吕武看来并没什么错。
哪怕是到了现代社会,某个国家的一个个体发表的言论传播广又影响大了,甭管这个人出不出名,在自己国家又是个什么身份,他就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自己的国家。
受到针对的国家不喜欢那个人,乃至于厌恶那个人所在的国家,有毛病吗?一点毛病都没有啊!
白翟则表示不想说话,只想暗自偷着乐。
“义渠使用何种语言,可听得懂晋语?”吕武问了这么一句。
谁又特么知道啊!
一众贵族被问得满脸懵逼。
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,还是在决定参加西征才知道有义渠这么一各部族。
解朔说道:“阴子有何话说,以晋语公布于众便是。”
管谁听得懂或听不懂。
不管懂不懂,不一样还是要揍嘛。
义渠是一个由羌戎与北狄混成的民族,最早可追溯到商代,早期的死敌是鬼方,后来又同住豳(bin)地由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国经常发生冲突,不断蚕食其领土。
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的商康丁年间,由于北方狄人南侵,周祖古公亶父率众离开豳地南迁岐山。戎狄两族乘机占领陇东大部分地区。
文王(姬昌)末年,姜太公曾派使臣南宫适出使义渠。
义渠某大部落首领送马、鸡和犀牛给文王,文王又将这些东西献给纣王(帝辛)。
由于义渠同周人相处关系比较和谐亲密,而鬼方(猃狁)同商周对立,所以每次战争后,鬼方失败逃走,远奔河套,而义渠趁机内迁。这样,义渠就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(庆城、宁县、镇原等地)。
那里土地肥沃,水草丰茂,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,义渠人口也大量增加,由游牧状态定居下来。
他们在同当地周国后裔的杂居中,学会了农耕技术,学习了周族文化,并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,从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。
所以了,义渠人可能听不懂晋语,部落的历史足够久远,传承又没有断绝,超大概率是有人能听懂“雅言”的。
而那个所谓的“雅言”则是诸夏的官官。
说白了就是周王室发迹那地方的方言。
吕武肯定是要公布为什么要打义渠人,先搞个师出有名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开局狂怼三野狗,二斤狗肉换姑娘 四合院:笑看众禽 超凡王座 重生:医官巅峰 究极进化:从剜下卡卡西左眼开始 八岁清北卖鹅腿,校长叫我小孩哥 系统让我攻略神明?反手攻略系统 奥特之我不是赛罗 铁血丹心,明末的逆袭之旅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